校风
知善致善 自强不息
知善致善,出自《论语》平易而不损,谓之小善;先人后己,谓之大善;知善致善,是为上善也。学校致力于通过行动去追索、实现至善尽美。“至善,则事理当然之极也。”至,即为最、极;达到最完美的境界。以善目打量万物,以善心度量世界,以善举行走世间,让师生变得宽厚博大,增强自身生命的厚度,彰显生命的价值。自强不息。出自《周易》,说的是天地星辰运行从不停息。校风倡导自强不息,是为了使师生想到效仿天地星辰运行的这种矫健状态,让师生以顽强的精神状态,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事业。
教风
善教善导 因材施教
善教,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,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,使学生受用一辈子。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,“教是为了不教。”“教”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“教”。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上通过课堂举例,让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,练成掌握学习方法的熟练技能。教师朝着促使学生“反三”这个目标精要地“讲”,启发学生的能动性,让学生自己去探索。善导,就是善于引导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,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,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。“因材施教”出自孔子《论语•雍也》:“圣人之道,粗精虽无二致,但其施教,则必因其材而笃焉。”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,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、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,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,发挥学生的长处,弥补学生的不足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,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学风
善学善思 融会贯通
善学善思,就是学生要“勤奋好学”,具有“望尽天涯路”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,耐得住“昨夜西风凋碧树”的清冷和寂寞,静下心来通读苦读;勤奋努力,刻苦钻研,舍得付出,百折不挠。即使是“衣带渐宽”也“终不悔”,“人憔悴”也心甘情愿。要善读,把“苦读”和“善学”有机结合起来。学之思之、闻之见之,防止不求甚解、囫囵吞枣,避免死读书、读死书的“书呆子”现象。融会贯通,融会,融合领会;贯通,透彻理解。让学生把学习中多方面的知识融合起来,得到全面、透彻的领悟。古人讲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“耳闻之不如目见之,目见之不如足践之”,也就是学以致用。
|